close

欲藉修行而達到開悟成佛,就需相信吾人的心本具佛性。 此為大乘佛法,而非小乘佛法。 任一對大乘佛法有信心的行者,就需相信ーー在吾人心內含藏著佛性。 然僅只相信吾人的心本具佛性是不夠的,因為,目前吾人本具的佛性是隱而不彰,處於昏睡狀態。 因此,為了要喚醒佛性,我們必須對那已達圓滿正覺的佛、法、僧三寶像釋迦牟尼佛和蓮花生大士等要有信心。 藉著對一切諸佛精髓總集的釋迦牟尼佛和蓮花生大士的虔誠心與信心,我們得以開啟吾人本具的佛性。

釋迦佛和蓮師只有外在形象的差別。 根據經教,釋迦佛是現出家相,身穿出家法衣;而蓮師是現各種不同變化身,穿各式法衣的大師;雖然,外觀不同,但其本質是一,不可分割。 因為他們都為一切不可數計諸佛的精髓總集。 所以,無論何時,當我們由上師那兒聽聞教法和接受灌頂,它的意義就是想要藉此開啟吾人本具的佛性。 灌頂不僅只是關係到今生的權勢、事業。 當然,灌頂可以利益我們的事業,使我們獲得長壽等等,但其實義是為了要開啟吾人本具的佛性。 接受上師灌頂時,上師顯示出吾人本具的佛性後,就當如法修行。

灌頂的精義是:吾人本具的佛性首先由上師開啟出來,接著我們如法修持,直到完全開悟ーー圓滿正覺為止。

由於大家必須工作換取酬勞,以支持自己的生命和家人的生活,所以大家都很忙碌。 無法像修行者一樣,一直待在家中或深山裡,持續不斷地修行。 雖然,需要工作,但也必須一直保有對釋迦佛和蓮師的信心,不可一日忘記,就算出外工作,而不能每天花好幾個鐘頭在修行上,但至少每天要有三次ーー清晨、午間、晚上憶念起為一切諸佛精髓總集的釋迦佛和蓮師。 憶念他們,並向其祈求:為了能利益一切有情,請引導我們都能達到開悟成佛。

每天早晨醒來第一個念頭就要想到釋迦佛和蓮師。 如果有佛堂的話,到佛堂向諸佛菩薩三頂禮。 然後在供杯中供上新鮮的水和花,之後向為一切佛、法、僧三寶之身、口、意精華總集的釋迦佛和蓮師,獻上這世上所有最完美、珍貴的供養,包括自己的身、口、意在內。 於供養時,也向他們祈禱、請求、引導我們到達正覺之地,永遠與其合而為一,沒有片刻分離。 當出外工作時,請求他們與我們合一不分離。 當在家時,也請求他們與我們合一不分離,並且有美好的這一世,而下一世能到達正覺之地。

如上所說,哪怕大家沒有較長時間或好幾個鐘頭花在修行上,但是每天都必須憶念、祈禱和供養淨水、鮮花。 即使是一刻也好,都必須以極深的虔誠心和信心,在無妄念下作祈禱,與其合一,然後出外工作。

有些時候,在家中與家人,或者是工作中和辦公室內的同事,處得不愉快時,不要以惡劣的態度反彈回去。 當下,立即向佛陀或蓮師祈禱,觀照我們的心。 無論何種不順心的感覺升起,都不要去執取它,也不要去分辨它,單單保持著對佛陀或蓮師的信心。 接著,看著所謂生氣或不愉快的感覺,不 ​​要檢驗它,不要分辨它。 單單憶念和觀照;憶念著蓮師,隨即觀照我們的心,不在這裡,因此「生氣」就不在這裡,因而激動的情緒就不在這裡,既不在這裡,也不在那裡,因而激動情緒不在任何一個地方。 由此可知「生氣」、「嫉妒」,任何不順心的感覺,不 ​​在任何一個地方,它遠離了! 你們瞭解嗎? 你們必須照著上面所說去修行。

任何時候,當大家感覺不愉快或生氣等等,不要將它發洩到別人身上,不要去不分辨它和執取它。 絕不要去執取它! 單單憶念佛陀,並且觀照著,隨之得到佛陀的加持後,自然就不會以惡劣的態度反擊別人,那別人也就不會再以不好的態度相對待,那麼所有那些不好的感覺就遠離了,不會老停在那裡,留在這裡,停在任何地方,之後一切都清淨了。 我們的心也清淨了,變得非常的平和。 如上所說,當處在惡劣的環境下,感覺不愉快時,大家都必須照著所說去修行。 不要執取它,不要反彈回去,單單憶念佛陀,隨即襌修。 那麼所有不好的激動情緒和感覺都將遠離,我們的心將會變得非常的清明和寧靜。

當我們處於順境的時候,像有健康的身體,享有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美滿的愉悅;或者因有豐富的學識而得到好的名望,或是得到別人的讚美說你很好、樣樣成功,是最好的等等。 當如上所說的順境、愉悅來臨時,不要執取這分快樂和好的名望。 當下立即將這分快樂、怡然自得供養給佛陀、蓮師,隨即觀照我們的心,隨後心就變得寧靜和平和。 否則的話,若不起觀照,這分愉快、讚美將使我們變得驕傲、自大,認為自己是最好的,他不好,我比較好,她也不好,變成很大的我執、傲慢。 後來因為成功而執著、執取,就像擴大機(到處廣播)一樣:我在這裡,我很好,我很有學問,我有很好的名望,我很偉大,並且到處作秀,就這樣引起別人的嫉妒ーー心想:等一下! 我一定要和他們比一個高下! 於是逆境將再度來臨。 雖然,開始時是很順利,如果我們不作觀照,不和佛陀同修,只想作秀; ​​別人一直都在註意著我們,一有機會,他們就會來同你競爭,就像這樣:開始時快樂,到處作秀,最後又不快樂了,改變了,一切都不好了。

因此,當大家處於快樂,有好名望,成功時,必須將這一切的順心事供養給我們的釋迦牟尼佛和蓮師,並將它迴向分享給一切有情也包括我們自己,都能達到開悟成佛。 隨後觀照這分愉快的感覺,跟佛陀一起觀照。 於是心就會沉靜下來,不會想要去作秀。 於是一切非常美好、非常寧靜、沒有傲慢、沒有驕氣,不會表現出我是最好的這種神情。 所以其他的人就不會對你反彈,也不會想和你競爭,自然心就會變得非常平等、寧靜和平衡,希望大家照這種方式襌修,這是非常重要的。

夜晚臨睡前要想著佛陀,如果你們會想到許多有關事業上的事,以及明天必須要做的一些事。 那麼在上床前就先把這些事想清楚。 臨上床前,向佛陀或蓮師三頂禮,然後躺在床上,將心專注在佛陀或蓮師上。 入睡時,心裡說著、請求著,而且想著:「當死亡來臨,嚥下最後一口氣時,絕不直接投生到三惡道。」要像這樣進入夢鄉。 「當神識與身體分離時,心直趨佛淨土。」像這樣,專注於佛陀,然後入睡。

當由惡夢中驚醒,無論情境如何,都不要去檢視夢境,當立即了知惡夢就是無明,不要去檢驗夢中的感覺。 當下,立刻想到釋迦牟尼佛或蓮師,不論誰先出現,都一樣,隨即向他們祈禱,並請求他們與你合而為一,不分離,然後禪修。 你們瞭解嗎? 所有的惡夢都遠離了! 就像當你醒著的,惡夢事實上是不存在的。 相反的,當你由美夢中醒過來時,先供養佛陀,然後於開心中再襌修,千萬不要執取美夢!

當早晨去到辦公室或與家人相處時,有時候會碰到一些使情緒激動起來的問題。 在那一刻不要以惡劣的態度反擊家人或在辦公室內的同事,盡可能照著我在前面說過的:試著憶念起釋迦牟尼佛或蓮師,只單單觀照自己的心! 隨後,所有不好的感覺、情緒都將遠離。 這是因為當下獲得佛陀的加持,一切都轉變成均衡狀態,你的心僅只安住在平和之境。 大家必須照那樣去做! 任何時刻,當某些外在環境促使我們情緒激動時,不要使性子,當下,憶念起佛陀,並且盡可能試著與佛陀合而為一,然後禪修。

就如同我在前面解釋過的一樣,當我們身處順境時,與家人、同事相處或在工作中感覺順心時,也必須同佛境合一來禪修。 像這樣心就會變得非常的平衡,沉靜下來的心就非常平和。 如果大家能使自己的心轉變為平和的心,那這就是達到開悟成佛的一條好途徑。

包括殺害動物或任何生物的不淨業,都必須要放棄,試著放棄任何一種不清淨的嗜慾,試著去積聚所有的淨業和功德。 隨即將這些淨業、功德與名聲迴向一切有情(包括我們自己)都能達到開悟成佛的境地。 因為,如果是迴向到開悟成佛,那你的淨業,永遠都不會耗盡,永遠都不會用完,我們會有美好的今生與來世,一直到達開悟成佛之境地才會停止。 如果我們迴向到能達到開悟成佛,那最終我們將會自動地到達開悟成佛之境地,淨業將不會耗盡。 大家不應該只迴向到一些小事上,像今生擁有好的名望,贏得勝利等等。 當然我們可以作這樣的迴向,但那不是很重要。 最重要的是迴向一切有情(包括我們自己),都能達到開悟成佛之境,那麼淨業就永不會被浪費、被耗盡、被用完,這是因為我們的焦點是放在試著尋求開悟成佛上。 開悟成佛的意義就是絕對的不可計量,因為它是佛陀的境界。 因此它永遠都不會耗盡不會用完。 因為我們迴向到不可計量的佛境,所以我們的淨業將不會用完。 我們也會自動地得到財富、長壽、成功及心想事成,雖然我們並未為這些事作過迴向,而我們也會得到這些正面的回報,最重要的回報是我們能達到開悟成佛之境。 所以說當我們作了任何淨業之後,迴向是非常重要的。

轉載自:
http://tw.myblog.yahoo.com/gadegadepalagade/article?mid=4388&prev=-1&next=438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uang6280 的頭像
    kuang6280

    淨業樓閣

    kuang62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